“问当初无物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问当初无物”出自宋代无名氏的《春从天上来》,这首诗词通过对乐道安贫的赞美,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化与精神追求的重视。咱们来聊聊这个话题,看看它到底在说啥,又能给咱们带来啥启发。
首先,诗词开篇就点出了“乐道安贫”,这可不是在夸人穷,而是说在追求道德和精神境界的过程中,物质财富并不是最重要的。你看,自古英雄豪杰,有几个是图名图利的?那些满堂金玉,最后不还是传给儿孙?说到底,“钱”是身外之物,与亲人关系不大。
但问题是,咱们今天的生活里,物质的诱惑太多了!从买买买到消费主义,似乎大家都被“贪爱”引入了迷津。诗词里说:“问当初无物,被贪爱、引入迷津”,这不就是在提醒咱们吗?追逐物质的过程中,我们是否迷失了方向?是否忘记了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天真?
接着,诗词提到“朝菌蟪蛄短景”,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让人感慨。但诗人却说“岂信壶中,别有长春”,这有点玄妙,但意思很明白:在世俗之外,还有更美好、更永恒的精神境界。比如,你放下手机,去读一本好书,或与朋友深度交流,是不是会有一种内在的满足感?这就是“长春”。
最后,诗人呼吁“莫因循”,别被虚华和艳丽迷惑。这让我想到今天的社会,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晒豪车、名表,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,却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。咱们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下:生活的本质是什么?追求什么才能真正让自己快乐?
总之,这首诗词提醒咱们:物质财富固然重要,但精神的追求更值得关注。别让“贪爱”迷了你的眼,也别被“虚华”掏空了心。回归本真,乐道安贫,或许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。
“问当初无物”出自宋代无名氏的《春从天上来》。
“问当初无物”全诗
《春从天上来》
宋代 无名氏
乐道安贫。
叹自古英雄,林下无人。
满堂金玉,谓授儿孙。
毕竟与属亲。
问当初无物,被贪爱、引入迷津。
早抽身。
向槐安宫内,刚恁劳神。
朝菌蟪蛄短景,又岂信壶中,别有长春。
暂游万里,少别千年,归去跨凤骖麟。
念浮生一瞬,几度见、沧浪扬尘。
莫因循。
彼空华扬艳,轻丧天真
《春从天上来》无名氏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春从天上来·乐道安贫》是一首宋代的无名氏诗词。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乐道安贫的赞美和对世俗财富的反思。
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:
春天从天上降临,乐道安贫。
叹息自古英雄,林下无人。
满堂金玉,只是传给子孙。
归根结底,与亲人有何关系。
问当初没有物质财富,被贪婪和爱情引入迷途。
早已抽身离去。
来到槐安宫内,刚刚劳累了自己。
朝露和蟋蟀的短暂景象,怎能相信壶中还有另一片长春。
暂时游历万里,少别千年,归去时骑上凤骖麟。
思念浮生一瞬间,几次见到沧浪扬尘。
不要因循守旧。
那些虚华和艳丽,轻易丧失了天真。
这首诗词通过对乐道安贫的赞美,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化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。诗人认为,真正的英雄并不在富贵之中,而是在追求道德和精神境界的过程中。他对世俗财富的批判,表现在满堂金玉只是传给子孙,与亲人关系不大的观点上。诗人认为,贪婪和爱情会让人迷失方向,因此他选择早早抽身离去,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道德的高尚。
诗中还描绘了一幅短暂而美丽的景象,朝露和蟋蟀的存在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。诗人提到壶中的长春,意味着在世俗之外存在着一片更加美好和永恒的境界。他暂时游历万里,少别千年,最终归去时骑上凤骖麟,表达了对追求精神境界的坚持和追求。
最后,诗人警示人们不要因循守旧,不要被虚华和艳丽所迷惑,因为这些东西会让人失去真实的天真和纯粹。他呼吁人们要珍惜浮生一瞬间,不要被沧浪扬尘所迷惑,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道德的高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