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3d眼镜的原理

3d眼镜的原理

3d眼镜的原理

3D眼镜的原理主要基于人类双眼视觉的立体感知,通过向左右眼提供不同的图像来创造立体感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3D眼镜原理:

1. 偏振光原理(Passive 3D Glasses) :

屏幕上的图像被分成两个部分,分别用不同方向的偏振光显示。

3D眼镜上的偏振片只允许对应偏振方向的光线通过,从而让左右眼看到不同的图像。

2. 主动快门原理(Active Shutter 3D Glasses) :

屏幕交替显示左右眼的图像。

眼镜上的液晶层根据屏幕信号快速切换透光状态,控制光线到达左右眼。

3. 自适应波片原理(Circular Polarized 3D Glasses) :

使用圆偏振光,屏幕上投射两个相互耦合的圆偏振光。

眼镜上的波片过滤掉与其相互耦合的光线,让每只眼睛看到对应的图像。

4. 时分法(Time-Sequential) :

显示器输出左右眼图像时,眼镜根据信号控制透光状态,使每只眼睛看到不同的画面。

5. 色差式(Color-Separation) :

使用红蓝(或绿)滤光片,分别过滤掉对应的颜色,让每只眼睛看到不同的图像。

6. 浮雕3D眼镜原理 :

使用特殊滤光片对图像进行分层处理,产生立体效果。

3D眼镜的设计旨在利用这些原理,结合显示器的同步信号,让观看者的大脑将两个略有差异的图像合成立体图像,从而感受到3D效果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3D眼镜的偏振光原理是如何工作的?

主动快门3D眼镜的成像原理是什么?

自适应波片3D眼镜有哪些应用场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