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汾王昔监谤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汾王昔监谤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汾王昔监谤”这句诗出自王安石的《杨刘》,读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!诗中王安石巧妙地用典故表达了对当权者和言论自由的深刻思考。古人写诗真是高明,既能表达心中所想,又能避免得罪人,真是个“聪明绝顶”的办法!

说到这,我突然想到现代社交媒体上那些“委婉表达”的高手们,不也和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吗?比如有人明明想批评某件事,却偏偏用“这不就是xxx的故事吗”这种暗示,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又不直接暴露自己的立场,真是个“高招”!
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“谲谏”的艺术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呢?如果你是个喜欢直来直往的人,可能会觉得这种拐弯抹角的行为太过于“小家子气”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在很多场景下,懂得“换位思考”,用更柔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,确实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
就像现在流行的各种“谐音梗”和“暗喻”,虽然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,但确实让表达变得更加有趣,也减少了直接冲突的可能性。这就是所谓的“智慧”吧!

“汾王昔监谤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汾王昔监谤”出自宋代王安石的《杨刘》。

“汾王昔监谤”全诗

《杨刘》

宋代 王安石

人各有是非,犯时为患害。

唯诗以谲谏,言者得无悔。

汾王昔监谤,变雅今尚载。

末俗忌讳繁,此理宁复在。

南山咏种豆,议法过四罪。

玄都戏桃花,母子受颠沛。

疑似已如此,况欲谆谆诲。

事变故不同,杨刘可为戒。

作者简介(王安石)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